编者按
娄星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三基三创”基层治理能力提升行动,建强基层组织、提升基本能力、做实基础工作,积极探索党建引领物业协同治理,打造“‘星’物管”工作品牌。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区委社会工作部、区住建局、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星’物管”系列报道,解析先进典型背后的故事,推动构建多元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春日清晨,阳光穿过李子树的花枝,在长青街道扶青社区金属小区的石板路上洒下细碎光斑。老人们坐在长椅旁闲聊,笑声不断,风过时,枝头的白色花瓣簌簌地落在他们肩头。
自推行“星物管”物业协同治理以来,金属小区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三驾马车的作用,构建“片长—组长—邻长”服务体系,全面激发社区居民参与小区事务管理热情和自治活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居民的幸福感在“邻聚力”中持续升温。
(小区党支部协调居民矛盾纠纷。)
金属小区建于1988年,共有10栋居民楼,现有住户276户,老年人较多。2022年11月,小区党支部成立,支委成员的平均年龄80岁,但怀揣着建设小区的热情,个个精神矍铄。
小区建设,要从建设党员活动室说起。
小区党支部书记付平看着捐款记录本,眼里泛起泪光,指尖停在两行数字上——困难党员曾招娥100元、患病的老党员王满成500元。“平时生活省吃俭用,但在建设小区这件事上,这些老同志把党徽别在胸口,事情烙在心尖上。”
在老党员的感召下,小区党员群众分工协作、干劲十足:有的搬运器材,有的反复推敲布局设计,还有的调试设备。欢声笑语间,新建的党员活动室仿佛一株幼苗,在众人浇灌下茁壮成长。
党建活动室的建设,聚拢了人心。
面对群众反映的房屋漏水、楼道堆满杂物、私家车挤占消防通道、邻里因“抢车位”拌嘴等民生焦点,小区党支部直面问题,召集物业、党员和群众代表,共商解决方案,大家积极发言,出谋划策,共同发力。
(增设停车位方便居民。)
新增路灯50个,新装监控56个,增加停车位130个,装上雨棚和20个智能充电桩,增设一个乒乓球场地、一个羽毛球场地……如今,老年活动区、儿童游乐区、健身器材一应俱全。休闲长廊下,居民围坐一起,拉着家常,享受着温馨的邻里时光。
“以前楼道灯泡坏了半个月没人管,现在谁家有困难,党员志愿者都张罗着去帮忙。”94岁的雷德秋老奶奶眯眼笑着说。党员风采墙上的集体铲雪照片、居民微信群里的“点赞接龙”,构成了新型党群互动的文化符号。
党支部搭台,居民齐唱戏,愣是把这个“高龄小区”建成了温馨家园。
(工作人员帮老人进行社保认证。)
“夏爷爷,您要的药来啦!”小区物业经理肖少槐笑容满面地敲开老人的门,将药送到老人手中。这是肖少槐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95岁的夏德教老人独自居住,从未感到孤单。小区业委会和物业工作人员像“家人”,时常上门为他提供贴心的家政服务,关怀备至。夏德教老人满脸幸福地说:“生活所需都被照顾到了,我心里很感激。”
在硬件升级的同时,小区用温情缝合邻里间的距离。2022年11月成立志愿服务队,如今已有15人,他们持续关怀着独居老人、残疾人和留守儿童,提供家事代办、健康义诊、爱心陪聊等服务。每逢端午、春节等节庆,志愿者化身温暖传递者,为特殊群体送上节日的祝福与关怀,让爱在小区里流淌。
为了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促进邻里和谐。小区还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在端午、中秋等节日期间,组织开展包粽子、联欢晚会等活动,吸引居民参与。
开展共建活动。每年植树节前夕,小区广场都会支起“绿意捐赠站”,广大业主积极参与,送来小树苗,物业工作人员化身“园艺导师”,手把手教大家挖坑、扶苗。党员穿梭其间,为每棵树系上“成长卡片”。大家手栽下的绿意,不仅为小区增添一抹生态底色,更让“陌邻”变“睦邻”,将环保意识与小区温情深深扎根在每一寸泥土中。
“今后,我们将组织更多丰富多彩的活动,进一步激发居民参与小区事务管理的热情,鼓励居民献计献策,共同打造高颜值、高品质的居住环境。”说起小区未来的发展,业委会主任谢四长信心满满。
来源:娄星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方丹
编辑:肖慧
本文为娄星在线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