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杉山镇始终把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作为重点,紧扣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人口流动加速、基层社会治理难度加大等农村实际,充分发挥基层力量,引导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支持,不断改进和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工作,进一步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
尽早谋划,快速推进。以网格化为抓手,杉山镇经过实践和探索,已积累起一定经验。在疫情防控初期,村社区网格就曾发挥重要作用,随后杉山镇开始着手对信息采集、网格事件、代办服务、宣传指引等展开调研和总结,汇总出一套基层在网格化工作中的做法,对进一步深化和完善网格治理进行研究。在不断深入村社区一线掌握情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提出对策的过程中,全镇率先实行网格化管理,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建立“1+N”模式(1个网格由1名网格长、N名网格员负责服务管理)和“党建引领,网格员、党员、乡贤、村民四员共治”的网格化治理路子。
人在网中住,事在格中办。经过前期充分调研、座谈征求意见,杉山镇制定了《实施意见》,对网格的设置、职能、组织架构、运转机制、工作保障都作出了明确安排。意见制定后,杉山镇在统筹考虑人口数量、力量配置、资金配备等因素后,不断科学调整网格架构。网格划分以地域为基本单元,以社区、行政村为基本单位,因地制宜合理划分设置网格。通过网格设置,镇辖区内所有人、企、事、物、组织都已纳入网格,实现“人在网中住、事在格中办”。11月份以来,全镇各村实行网格长负责制,一旦出现村内矛盾,网格长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立即处理,处理不了的即刻上报至娄底平安e通,努力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落,将矛盾化解在基层社区,有效降低乡村社会治理成本,提高治理水平。
乡贤助力,礼俗互动。新乡贤一定程度上在农村“网格”中扮演着“以礼化俗”的乡村代言人角色,在疏通基层“网格”体系与运行理路层面,杉山镇充分发挥新乡贤“网格”载体作用,推进以礼化俗。在长期积累的“俗”滋养“礼”,“礼”向“俗”落实的“礼俗互动”态势下,杉山镇汲取当地农村社会“礼俗互动”的传统智慧,实现农村“网格”体系与乡民日常生活的合理顺接。全镇在村一级成立“乡贤参事会”组织,这些在村新乡贤多数由村民自发选出,他们在调解村庄矛盾纠纷、弘扬善行孝举、美丽乡村建设及乡民日常礼仪交往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引领作用。万乐村退休教师刘朝南利用自己绘画、设计等特长,主动为美丽乡村建设谋划指导;花溪村杨氏三姐妹返乡创业,将废弃小学转变为玫瑰花海,带领花溪村网格内村民脱贫致富;万乐村李雄武回乡发展,搭建“湘村万乐”电商平台,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将农家产品带上了城市的餐桌,带动网格内农民增收致富。
来源:娄星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卜艺佳
编辑:郑磊
本文为娄星在线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