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瞬间丨第25个世界读书日:你的书架上有什么书?“读屏时代”更要有书香

来源:娄星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娄星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郑磊 2020-04-26 08:50:41
—分享—

4月23日,是第25个世界读书日。娄星区融媒体中心记者实地探访四个书香家庭,看看他们的书架上都有什么书。他们纷纷表示,无论哪个时代,“开卷有益”都是真理,但数字化阅读时代,更需要有书香,只要你热爱阅读,心田就会有收获。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娄星区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童小燕的书架上有不少教学参考书,但更多的是文学和历史类经典书籍。“一个人用心灵去看,才能看得最清楚,本质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到的。”童小燕告诉记者,这是法国短篇小说《小王子》中最经典的一句话,书中充满诗情和哲理,不仅适合孩子阅读,也适合成年人阅读。六一儿童节,朋友将这本书作为成人礼物送给她,她至今爱不释手。“当更多的人喜欢手机阅读、喜欢碎片化阅读的时候,我依旧喜欢纸质阅读,我更加喜欢纸质阅读带给我的人文质感,她让我不断地遇见那个更好的自己。”

“我们家的书主要是医学方面,共有一千多册,主要是中医儿科和妇科方面。”在娄星区人民医院中医科李明医生的家里,书房和卧室合二为一。阅读的力量,让他顺利考入湖南中医药大学攻读中医内科硕士。工作6年,他又将工资的三分之一花在了买书上,不断扩大阅读半径,构建终身学习。“相比买衣服,我更愿意买书,因为书代表一种思想,有时候书中一些知识点,能救治更多生命。”李明告诉记者。

“我们家的书种类比较丰富,绝大部分都是我凭自己兴趣爱好在网上挑的,有马克·吐温的《百万英镑》、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左丘明的《春秋左传注》等。”2019年,娄底市高考文科第一名颜一澄,被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录取。即便受疫情影响,学校尚未开学,但多年来养成的阅读习惯,让她依然能保持一份热情,在家回味经典《左传》。“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一本本古书对我而言就像一位位故人,他们淌着时间的河流向我走来,很用心很细致地向我讲述一个个远古的故事,这样的阅读开拓了我的视野,让我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

“衣食住行以外还需要有一点精神上的追求,我就选择看书,看书不仅是我工作的需要,更是一种精神的追求,还可以给孩子做榜样。”颜一澄的母亲陈辉是娄底二中的初中语文老师,她告诉记者,为了让女儿颜一澄从小养成阅读的习惯,她和丈夫一起陪着孩子读书,很少看电视,一到周末就一起逛书店。

走进市作协副主席、娄星区作协主席海叶的书房,满满都是书。海叶说,如今他的藏书已有2万多册,大部分是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类经典书籍。如今这些“老朋友”被分门别类摆放,海叶记得每一本书和自己的故事。“社会要少点“酒肉味”,多点“书卷气”,书香能让一个人的身体与心灵真正达到和谐,而构建和谐社会,我们一个个和谐家庭和阅读者就可以作为一份子来组成。”

“我觉得,快餐式阅读,就像速食,就像方便面一样,用开水一泡,几分钟就可以吃,但是它的营养成分,就不如广东的煲汤、慢慢熬出来的汤,对人的精神还是有营养一些。所以我觉得,年轻人还是不能丢掉纸质阅读,但是网络阅读也可以进行,有它有利的一面,比方说比较快捷。”谈到目前轻便迅捷的云阅读,海叶表示他更喜欢散发书香的纸质读物进行“深阅读”,但他也认为,无论哪个时代,只要你热爱阅读经典,就会不断获得生命的养料。

因文学与书结缘,海叶和妻子王利芝两颗心愈加默契。目前,夫妻俩一共出版了美文集13本。每次回家,安坐在书房里静静阅读,依旧是夫妻俩最心安、最快乐的时光。日前,海叶十年磨一剑的美文集《穿越唐诗的幽径》已和出版社签约,他非常期待精装本亮相的那一刻。正如鲁迅先生说的‘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这个春夏秋冬就是我们的社会,我们鲜活的生活。我们认为读书人在新时代应该是一个睿智的人,我将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努力。海叶说。(娄星区融媒体中心、娄底市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

来源:娄星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娄星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郑磊

本文链接:https://www.ldlx.com/content/2020/04/26/709918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娄星在线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