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星区2015年度食品安全工作总结
2015年,娄星区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食安委的具体指导下,以体制改革为契机,按照“抓重点、破难点、突亮点”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好综合协调“抓手”作用,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认真履职,保持了全区食品安全“稳中向好”的良好势头,确保全区没有发生各类食品安全事故,有效保障了全区人民的饮食安全。
一、亮点突出,打造食品安全特色品牌
1、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规范化建设获省先进单位。及时理顺机制,率先在全区开展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专项整治,并按照“摸底、整治、规范、提高”的工作思路,通过“典型引路、示范推广、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小作坊规范化建设,高标准、严要求、突特色,走出了一条集“科学化决策、全面化整治、规范化建设、社会化监督”于一体的小作坊食品安全监管新模式,荣获全省先进单位。到12月底,共整改到位可以发证36家,正在积极整改45家,异地新建12家,主动关闭3家,取缔3家。12月7日,全省22家新闻媒体对我区小作坊规范化建设进行了全面采访报道,尤其是中国医药报头版和中国食品安全报重点报道,积极推介我区先进工作经验。
2、17家涉嫌违法使用含铝食品添加剂系列案入选全省2015年度“十大”典型案例。2015年8月20日,区食药监分局在“四小”整规专项行动中,以“香香面包房”制作的包子、馒头涉嫌违法使用“剑星牌香甜泡打粉”含铝食品添加剂为线索,迅速组织5个专项整治组,对辖区内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餐饮服务单位进行全面清查摸底,现场查扣用于违法添加的含铝食品添加剂411袋(罐),立案调查涉嫌违法使用含铝食品添加剂的生产经营单位17家,责令整改标识标签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经营单位8家。2015年10月被省食药监局重点挂牌督办,同年11月入选全省2015年度“十大”典型案例。
3、基层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在全省完成最早、最顺利。自2014年8月启动全区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以来,经过不懈努力,不到10个月的时间,全面完成了对区食安办、质监、工商、商务等部门和各乡镇(办事处)食品安全监管职能的承接和整合,组建了新的区食药监分局,并按照“一乡一所”原则,12个乡镇(办事处)成立了食药监管所,打通了食品安全监管执法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涌现出了花山、大科等一批规范化建设的乡镇(办事处)食药监管所典型,受到省“食品药品安全走基层”采访团现场采访集中报道。
4、城南中学荣获湖南省食品安全示范学校。2015年12月24日,由省教育厅、省卫计委、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三部门专家联合对我市的城南中学创建省食品安全示范学校进行了验收评定,并在综合评审会上当场宣布验收达标。这也是我省目前第一家直接宣布创建验收达标的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学校。
二、高度重视,着力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基础
一是圆满完成食品药品监管系统体制改革任务,区食药监分局共新增人员61人;农业部门争取区编办重视,解决了7个乡镇监管所21人的编制问题。二是12个乡镇(办事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全部配备了办公用房和办公设施,各乡镇(办事处)配备办公用房3-5间,分局配备办公桌椅124张、柜子103个、电脑38台、打印机12台、空调13台、执法车辆5台、快检设备6台。在7个乡镇成立农产品质量监管服务站,全部配备农残速测仪、恒温箱、蒸溜水机等仪器设备。三是加强基层执法队伍建设和村(社区)食品安全协管员队伍建设,形成了区、乡镇(办事处)、村(社区)三级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区食药监分局下沉乡镇(办事处)监管执法人员49人,区农业局配备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15人,市政府聘用公益性岗位协管员16人,村(社区)配备食品安全协管员197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员132人。四是足额保障经费投入。设立了区食安办专用帐号,由区财政落实日常工作经费、群众举报奖励、食品抽检、食品风险监测、宣传活动等食品安全工作经费9万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经费10万元。五是多次专题研究,把食品安全工作列入全区政府重点工作,纳入全区“十三五”专项规划重点,并分别于5月26日、6月15日、10月15日召开了全区食品安全监管、食品安全宣传周和食安委第一次全会等工作会议,对2015年食品安全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层层分解,落实到位。与乡镇(办事处)签订责任书12份,与区食安委主要成员单位签订责任书15份。六是及时调整了区食安委成员单位,制定下发《娄星区2015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娄星区2015年食品安全监督检查计划》、《娄星区食安委成员单位食品安全工作主要职责》等文件,并把食品安全工作列入了对各乡镇(办事处)和区食安委成员单位的绩效考核内容,实行扣分制,做到责任明确。七是区政府领导带队检查食品安全。区委副书记、区长黄大生和“四大家”分管领导在元旦、春节、食品安全宣传周、十一等重要时期深入到育才农贸市场、天虹超市、童鑫幼儿园和小作坊等生产经营单位督查检查食品安全,及时消除了各类安全隐患。八是开展了人大专项工作评议活动,组织省、市、区三级人大代表到小作坊现场视察指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全区评议活动中获得了第9名的较好成绩。九是开展全国餐饮服务示范区复评工作,新增湘中大道为餐饮服务示范街,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率100%,并在学校、幼儿园开展了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试点,投保率85%。
三、整治有力,扎实开展各类专项整治行动
以区食安办为平台,针对重点区域、重点环节、重点品种开展各类专项整治行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一是积极开展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突出辣条类、“五毛钱”食品整治重点,共检查各类学校、幼儿园176家,学校周边食品店788家(次),责令整改231家(次),查获各类不合格食品115公斤。二是组织开展了乡镇肉及肉制品、病死猪肉及其产品、冷冻库食品、清查走私冻肉等专项整治,严厉打击私屠滥宰、非法销售、使用不合格肉及肉制品等违法行为,从源头上杜绝不合格肉及肉制品流入餐桌,共查获案件15起,没收各类问题肉及肉制品3.2吨,全部公开销毁、无害化处理。三是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四小”整规专项行动,对全区小作坊、小型餐馆、小食品店、小诊所等食品药品“四小”单位进行了地毯式的调查摸底,通过五个月的集中清理,共摸排小作坊99家、小食品店3208家、小餐饮店2708家、小诊所103家、小药店17家,做到了底子清,情况明。四是全面开展了食品药品“四查”行动。以基层监管所为主,实行网格划分和任务倒排,逐街逐巷进行了主体大普查、问题大清查、执法大检查和风险大排查,较好地完成了工作任务。到12月底,共普查经营主体6025家,其中小作坊75家、餐饮服务2439家、食品流通3185家、化妆品经营172家、乡镇药品零售30家、小诊所124家,开展执法大检查15次,清查问题118个。五是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行动,全面清理农药经营单位资质,加强和规范高毒农药、百草枯等除草剂的经营监管工作,开展农资专项打假整治行动,提升农产品监管水平。全年检查农资产品150多吨,查处违法经营农资案件9件,查处不合格种子200公斤、化肥3000公斤、农药200公斤。六是结合工作重点,还先后开展了餐厨垃圾回收提炼“潲水油”、火锅底料原料及调味品、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茶楼食品安全、乡镇卫生院、村小诊所和药品经营店及粮食安全等一系列专项整治18次,共检查生产经营单位8536家(次),排查治理各类食品安全隐患1365处,查处无照经营户125户,取缔食品生产经营“黑作坊”和“黑窝点”9家,查扣、责令下架退柜不合格食品3032公斤。
四、保障全面,扎实做好食品安全保障工作
以全国青少年足球赛、省第六届湘博会、省青少年射击比赛、市、区“两会”、中美篮球对抗赛和高考、中考等大型活动为重点,保质保量完成了重大活动餐饮食品安全保障任务。一是制定方案,确定重点。制定每次重大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保障工作方案,明确监管工作重点,确定定点接待单位。二是提前介入,排查隐患。对学校及学校周边的餐饮食品安全隐患进行地毯式清查,严格审查供餐食谱,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从多方面做好风险控制。三是全程监管,保障安全。对重大活动食品安全实施分级保障,派出监督人员驻服务单位全程监管,现场检测食品、食品原料,及时纠正不规范操作,确保食品安全。全年共开展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15起,定点监管餐饮单位52家次,排查各类食品安全隐患25处,清理过期食品36包,确保重大活动期间没有发生任何食品安全事故。
五、氛围浓厚,积极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活动
一是率先建立“娄星食品药品监管”公众微信服务平台,开设便民服务、工作动态、政策法规、饮食健康、抽检公示、举报热线等10个专栏,搭建了政务互动平台,既积极反映工作动态,又拓展了举报投诉渠道,与广大群众实现零距离沟通,到目前为止,关注人数2000余人,点击率达1万余人次。二是食品安全宣传周效果明显。2015年6月,以“尚德守法,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 ”为主题,组织22家区食安委成员单位和区科协在万豪城市广场开展了集中宣传活动和主题日活动,共悬挂横幅121条,制作宣传展板、画报136块,发放宣传资料5万余份,接受现场咨询近2000人次。三是结合食品药品安全宣传“四进”活动,以宣传栏、电子显示屏、巡回宣传车、新闻媒体等为载体,多形式全方位宣传。共开展“四进”活动32次,上报市以上政务信息62条(其中国家级采用4条、省级采用5条、市级采用49条),刊发新闻报道72篇(其中中国食品安全报头版和中国医药报各1篇,娄底日报11篇、娄底晚报3篇、娄底广播电视报9篇、都市频道9篇、新娄星报10篇)。四是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共开展经营业主和从业人员培训38期7000余人次,新进人员执法业务培训8期,新《食品安全法》集中学习4期,村(社区)食品安全协管员、农村厨师、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培训各1期,共268人。五是做好网络舆情和应急处置工作,时刻关注网络舆情,及时回复,切实履行好新闻发言人的工作职责,妥善地处置了“毒”牛血网络舆情。
六、各司其职,日常食品安全监管齐抓共管
区食药监分局在抓好食品安全工作的同时扎实开展乡镇药品和医疗器械安全隐患排查活动,先后开展了小药店、小诊所、医疗器械“五整治回头看”、中药饮片、体外诊断试剂等专项整治活动,共检查药店17家,医疗单位97家,签订承诺书114份,立案查处7起,收缴问题药品260盒和生虫、霉变中药饮片30余公斤。并且建立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机制,攻坚克难、主动出击,重点突破大案要案查处,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年共接处各类投诉举报68件,食品抽样检测114批次,合格率98%,立案61件,结案53件。
区农业局认真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工作,圆满完成省农业厅对娄星区的4次例行监测和2次监督抽查任务,在流通环节共抽取蔬菜样品60批次,其中1个样品不合格,合格率为98.3%;抽检水果30批次,合格率为100%;抽检茶叶20批次,合格率为100%。省级监督抽查在娄星区进行了2次抽样,在生产环节抽检草莓10批次,合格率为100%,抽检白菜5批次,合格率100%。市级例行监测抽样4次,共抽取蔬菜、水果、茶叶100批次,合格均为100%。市级监督抽查抽样4次,抽检蔬菜155批次,合格率为100%,抽检水果(葡萄)5批次,合格率为100%。同时重点抓蔬菜生产基地和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的农药残留例行监测,共抽检蔬菜水果样品928批次,其中蔬菜样品896批次,合格率为100%;抽检水果32批次,合格率为100%,确保全区无一例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无一起农业投入品中毒事件。
区畜牧水产局积极开展生猪“瘦肉精”检测工作,对养殖大户、屠宰场严格按不低于5%抽检比例进行抽样,2015年组织开展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6次,抽检猪尿样17865余份,其中送市畜牧局检测中心检测230份,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检查生产经营企业905家,抽检猪尿样1760例,均未发现经营、饲喂“瘦肉精”等违禁药物现象,确保了畜禽水产品安全。在省、市例行监测中,娄星区兽药、饲料抽检合格率100%,畜禽产品、水产品、三聚氰胺监测合格率100%,无公害畜禽产品合格率100%。
区卫生局扎实做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全年共食品采样5份,大米40份,餐饮具用品30份。区疾控中心做好了哨点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采集病例并完成信息报送134例,区网报食源性疾病1起。区卫生监督所进一步加大对学校生活饮用水的日常监管力度,监督检查生活饮用水生产经营单位120家、中小学生活饮用水供水单位64所,并对5家乡镇集中式供水单位进行了量化分级,有效预防了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的发生,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
同时区公安分局、区财政局、区粮食局、区商务局、区工商分局、区质监分局、区教育局、区经信局、区法制办、区发改局、区城乡综合办等区食安委成员单位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稳步推进全区食品安全科学健康发展。
七、创新监管,谋划好2016年度工作思路。
1、抓牢一个中心。紧紧围绕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这个中心,牢牢守住食品安全无事故这条底线,同时确保国家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区复评顺利过关,确保广大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2、打造三个平台。一是充分发挥好区食安办平台的“抓手”作用,整合食药监、公安、农业、畜牧、财政、粮食、教育、卫生等职能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能职责,形成工作合力。二是创新监管模式,提高监管效能,大力推动“互联网+”新技术、新模式、新理念与监管工作深度融合,建成集电子政务(行政许可)、行政执法、远程监控(含抓拍功能和单位定位)、经营单位信息和从业人员健康证管理于一体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职能部门运用的食品安全监管数据中心,真正实现管人、管证、管检查、管案件、管企业五个方面的电子信息化,打造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的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平台。三是拓展娄星食品药品监管微信公众服务平台,把餐饮、流通、小作坊和农贸市场等经营业主全部纳入进来,打造集信息发布、舆论引导、正面宣传、举报热线于一体的为民服务信息化平台。
3、健全四个体系。一是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拓展村(社区)食品安全协管员队伍建设,增强乡镇(办事处)食品安全监管力量,提升基层执法形象 进一步健全高效、廉洁、文明的执法队伍体系。二是以区为大网格、乡镇(办事处)为中网格、村(社区)为小网格,实行食品安全监管网格化管理,做到人在点上、所在线上、股室在面上,织密织牢监管网,进一步健全市、区、乡镇(办事处)、村(社区)四级食品安全网格化监管体系。三是把举报奖励经费、食安办日常运转经费、市场农产品快检及食品抽检经费、宣传经费等食品安全工作经费列入2016年区人民政府同级财政预算,进一步健全食品安全工作经费保障体系。四是以区食安办为平台,加强区食药监分局、公安分局、法院、检察院等职能部门的沟通联系,形成工作合力,进一步健全食品安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体系。
4、办好五件实事。一是在大型农贸市场试点建立食品安全监管室, 严把食用农产品市场准入关。二是整合餐饮、流通环节的“二证合一”,简化食品安全行政许可程序。三是全面推行食品安全保险制度,确保扩面达80%以上。四是健全和完善农村集体聚餐制度,开展乡村厨师主厨宴会的饮食安全保障星级评定,全面推进农村家庭自办宴席食品安全监管新模式。五是继续推进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规范化建设。
5、深化六项整治。以重要节假日和重大活动为重点,认真组织,全面开展好肉及其制品、学校食堂及周边食品安全、农贸市场食用农产品、饮用水安全、农村食品、小作坊等六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加大打假稽查力度,积极营造“露头就打”的高压态势。
2015年,虽然我们做了大量扎实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突出了一些工作特色,但与上级的要求和广大老百姓的期望还有很大的差距,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继续努力,认真履职,确保全区食品安全发展,让老百姓吃得更放心。
二0一六年一月六日
编辑:娄星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