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 | 破顽瘴痼疾 兴务实之风

来源:娄星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李诗琪 编辑:肖慧 2025-10-30 08:56:41
—分享—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同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作风格格不入,是我们党的大敌、人民的大敌”。当前,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仍是阻碍政策落地的“拦路虎”、侵蚀干群关系的“腐蚀剂”。唯有坚持思想破冰、制度筑基、行动破题,方能铲除顽瘴痼疾滋生的土壤,让务实之风充盈执政肌体。

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首在“铸魂”。“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形式主义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作祟,根源在于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将“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扎扎实实的落实”;官僚主义则源于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权力观扭曲导致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从“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的屡禁不绝,到“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的隐形变异,表象之下皆是理想信念的“钙流失”。明代思想家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强调思想与行动的统一,这与我们党力戒形式主义的要求高度契合。整治作风问题,必须把思想锻造摆在首位,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引导党员干部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将“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从根本上破除“唯上不唯实”“唯痕不唯效”的认知偏差。

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在“立柱”。“经国序民,正其制度。”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之所以成为顽瘴痼疾,关键在于制度漏洞未补、约束链条未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以党内法规形式明确21条减负举措,正是从制度层面破解难题的关键一招。制度建设需突出靶向性,在决策环节,建立“基层问需、群众参与”机制,杜绝“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在执行环节,规范督查考核,减少“文山会海”“过度留痕”,让基层干部从繁文缛节中解脱;在问责环节,坚持“权责对等”,既对不作为、慢作为严肃追责,也为敢担当、善作为容错纠错。同时,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机制,明确权力边界,让“官本位”失去生存空间,实现作风建设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形成长效约束。

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重在“笃行”。“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风整治的成效,关键要看“关键少数”的示范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领导机关要带头查摆、纠治自身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从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释放的信号,到巡视巡察中将作风问题列为重点,彰显了自上而下抓整改的坚定决心。领导干部应当带头深入基层“解剖麻雀”,而非坐在办公室“纸上谈兵”;带头直面矛盾解决问题,而非推诿扯皮“甩锅基层”。近年来,全国查处的各类官僚主义问题既彰显了“零容忍”的态度,更警示党员干部需以“刀刃向内”的自觉改进作风。唯有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形成“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的良好局面,才能让务实作风蔚然成风。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整治,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从思想深处筑牢防线,让“为民务实”成为共识;从制度层面扎紧笼子,让“依规用权”成为常态;从领导干部带头践行,让“真抓实干”成为风尚,方能彻底破除这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唯有以“钉钉子”精神持续发力,方能以优良作风凝聚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让党的作风形象真正扎根于人民心中。

来源:娄星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李诗琪

编辑:肖慧

本文链接:https://www.ldlx.com/content/646954/63/1538942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娄星在线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