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星”物管⑮丨紫霞园小区:“有事好商量”激发治理新活力

来源:娄星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付一舟 编辑:肖慧 2025-05-27 12:20:55
—分享—

编者按

娄星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三基三创”基层治理能力提升行动,建强基层组织、提升基本能力、做实基础工作,积极探索党建引领物业协同治理,打造“‘星’物管”工作品牌。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区委社会工作部、区住建局、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星’物管”系列报道,解析先进典型背后的故事,推动构建多元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走进紫霞园小区党群文化阵地,古香古色的“三缘书屋”牌匾格外引人注目。牌匾,是业主陈永元捐赠给小区的特殊礼物,也是业主心中“家文化”的象征。

“以前觉得‘共建’是个口号,如今‘三缘书屋’成了物业、业主、社区三方携手的见证。”陈永元指着牌匾给记者解释道,“三缘”寓意着物业与业主的“服务之缘”、邻里之间的“互助之缘”、社区共建的“治理之缘”。

图片

(业主陈永元捐赠的“三缘书屋”牌匾。)

紫霞园小区位于大科街道大新社区,2012年建成,共有5栋居民楼、220户。居民多为烟草公司职工,党员人数较多、党组织的群众基础扎实。近年来,在“星物管”物业协同治理模式的推动下,紫霞园小区以党建为红色纽带,将“共建共治共享”理念锻造成看得见的治理力量。

图片

(小区内美丽一角。)

“过去小区治理是‘单打独斗’,现在党组织把业委会、物业、志愿者拧成一股绳,小区大变样了。”大新社区支部书记周征洋感慨道。尽管紫霞园小区党组织的群众基础好,但小区治理仍面临诸多问题。小区多栋居民楼外墙出现空鼓剥落现象,风一吹便有砂石坠落,存在安全隐患;运行超十年的老旧电梯频繁出现异响卡顿,部分电梯甚至因部件老化暂停使用;夜幕降临时,昏暗的路灯难以照亮小区主干道,影响居民夜间出行。

面对一系列治理难题,紫霞园小区以“党建+”为依托,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认领责任区,亮身份、办实事,在安全巡查、设施报修、民意收集等环节发挥核心作用,化身社区治理的“主心骨”。同时为了壮大治理力量,2024年3月,在党组织的引领下,紫霞园小区成立物业管理委员会(共建委员会),并制定了党支部、业主代表、物业公司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针对小区公共设施维护、环境卫生整治等事务共同决策、严格监督,让每一项决策都紧贴民心。

2024年针对居民提出的小区文化氛围不浓、阵地缺少的问题,联席会议创新提出“三方共建”模式——业主出智、物业出力、企业出资,将党群活动中心闲置房改造成党群文化阵地。书架上3000余册图书中,既有业主捐赠的珍藏典籍,也有共建企业提供的时政读物,物业则承担日常维护与活动组织。

图片

(居民在党群文化阵地开展文娱活动。)

正是这种共建共享的理念,让冰冷的建筑有了温度。如今,走进改造后的党群文化阵地,总能看到小区居民或静心阅读,或热烈讨论的身影。这里不仅是徜徉书海的阅读空间,更成为了邻里交流、议事协商的温馨港湾。

在小区治理的探索中,紫霞园小区逐渐总结出了“有事好商量”的议事模式。

去年夏天,接连有业主投诉顶楼存在养鸡种菜现象。物业没有简单“一刀切”,而是组织一场特别的“天台议事会”。业委会代表、涉事业主、物业及社区工作人员围坐在一起,从物权法谈到邻里情谊,最终达成共识:拆除私搭菜园,改造成公共晾晒区。

这种“有事好商量”的机制渗透到小区的大小事务中。就连巡逻保安发现私家车位被占用的情况时,也会化身“移动调解站”——先贴温馨提示单,再联动业委会邀双方业主到小区议事角喝茶沟通,硬制度与软协商间尽显共治智慧。

图片

(小区内精致的小广场。)

化解矛盾只是小区治理的一部分,让居民宜居还得靠温馨的服务。紫霞园小区将数字技术融合物业管理,让居民生活更“舒心”。

“您有新报修订单!”上午9点,物业管家李志娟的手机响起提示音。1栋2单元住户王慎德通过“惠洁美好生活+”小程序提交了水管渗水的紧急报修。从接单派工到维修完成,整个过程仅用47分钟。“放在以前,至少要打三四个电话,现在动动手指就解决了。”居民王慎德滑动手机屏幕展示着:“你看,交物业费、报修、查看通知公告全在这里。”

“三方共建不是简单的‘拼盘’,而是责任共担、成果共享。”物业经理刘新梅指着墙上的共建流程图解释。在物业办公室的智慧屏幕上,跳动的数据勾勒出小区治理的“数字图谱”:98%的缴费率、30分钟内的报修响应、每月超200次的便民服务记录……这些数字背后,是“星物管”体系构建的服务生态圈。

如今,在小区中央花园的宣传栏里“星物管”建设成果吸引着过往居民驻足观看。4月最新满意度调查显示,98%的业主给物业打出五星好评——这个数字已经连续保持三年了。紫霞园小区被评为娄底市2024年度“美好家园”小区。

图片

(夜幕下,邻里共赏光影情。)

治理不是枯燥的数字还需要情感的凝聚,紫霞园小区在强化服务的同时,还注重文化活动的开展。

采访当天,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早早准备好凳椅,挂起幕布,调试好设备,准备为居民播放露天电影。“现在我们小区月月活动不重样,主题新颖又有趣。每个月都有新盼头,邻里关系也在这些活动中处得跟一家人似的!”业主刘保业夸赞道。

从露天银幕前欢声笑语的夏夜,到三缘书屋里墨香萦绕的清晨,紫霞园小区的文化活动如同一条流动的纽带,让“远亲不如近邻”的温暖在小区每个角落生根发芽。

“基层治理不是冷冰冰的管理,而是有温度的服务。”娄星区大科街道党工委书记李华说。对于业主来说,幸福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清晨推开窗,楼下的月季开得正好;下班回家时,保安老杨那句“回来啦”的问候;深夜需要帮助时,手机小程序里永远在线的服务承诺……

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共享。最好的治理,是让每个人都能成为小区的主人;最美的家园,是让温暖在共建共享中不断生长。在紫霞园小区,这份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智慧,正持续焕发着温暖而持久的光芒。

来源:娄星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付一舟

编辑:肖慧

本文链接:https://www.ldlx.com/content/646949/61/1499340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娄星在线首页
e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