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丨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穿越千年的为官箴言与新时代的使命担当

来源:娄星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彭书鑫 编辑:肖慧 2025-09-26 10:36:09
—分享—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短短八字,既是历经千年传承的为官箴言,更精准锚定了新时代党员干部的使命担当。

北宋官员胡则历经太宗、真宗、仁宗三朝,为官长达47年。其“手拿乌纱帽,为民请命”的事迹,使其成为“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历史典范。千年后,这八个字闪耀时代光辉,成为习近平总书记的座右铭,为新时代党员干部的奋进提供有力指引。

习近平总书记与“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有着深厚渊源。早在30多年前,他于《念奴娇・追思焦裕禄》中以“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深切表达对焦裕禄的崇敬,亦流露自我鞭策之意。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永康方岩胡公祠面对照壁上的“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袒露其将此八字当作座右铭的心声。其于宁德任职时,更是向干部们提出该号召,始终以行动践行理念,为干部树立践行传统官箴与时代责任的标杆。

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发展迈入新阶段,政绩观议题凸显关键价值。习近平总书记为此发表诸多重要论述,划定干部行为准则与价值导向。于2020年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期间,他着重强调,领导干部需端正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力戒虚荣虚功虚名,切实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此论述既赓续传统“民本”思想,又紧扣全面从严治党、国家治理现代化等新时代主题,为党员干部的工作锚定正确方向。

“国之大者”在于人民幸福。总书记2021年赴广西毛竹山村考察时,回应村民感慨的那句“我忙就是忙这些事,‘国之大者’就是人民的幸福生活”,质朴且深刻地道出“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于党员干部而言,工作的根本检验标尺,正是为百姓办好事、办实事的数量与质量。偏离为民轨道,政绩则成“无源之水”。

树立正确政绩观,“显绩”“潜绩”的辩证关系不容轻忽。习近平总书记曾于《之江新语》指出,干部应重实干,弃急功近利“显绩”,积累泽被后人“潜绩”。近年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他借苏北曾因片面追求GDP承接污染产业,终致响水爆炸悲剧的事例,警示急功近利之害。“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此乃政绩观纠偏之锚,提醒干部要兼顾短期民生改善与长远发展布局,避免以牺牲未来为代价换一时增长。

当今时代,“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绝非空洞口号,而是共产党人需以实干兑现的承诺。置身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科技发展、生态挑战等复杂因素,干部践行此理念面临更多挑战与更高要求。其亟需解决住房、教育、医疗等百姓急难愁盼的现实“显绩”,又要投身科研创新助力、生态环保建设等需久久为功的“潜绩”工程,以契合民族复兴长远需求。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从胡则时期的历史镜鉴,到新时代赋予的全新内涵,它见证了中国治理理念的传承与革新。广大党员干部唯有以之为纲,不计较个人功名得失,踏实积累人民口碑,才可真正契合历史与人民交付的重任。践行此道,方为人间正道;遵循其义,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来源:娄星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彭书鑫

编辑:肖慧

本文链接:https://www.ldlx.com/content/646943/69/1530940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娄星在线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