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化中国行·“星”屋场 57丨红联屋场:德润无声民风淳

来源:娄星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李思思 罗锦 编辑:肖慧 2024-12-16 17:12:21
—分享—

编者按:

2024年1月起,娄底市娄星区融媒体中心聚焦娄星区乡村治理能力建设、乡村文化建设等推出“文化中国行—‘星’屋场”系列报道,全媒体解析基层治理的密码和底色,激励全区上下实干实效,奋力推动娄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老付啊,你看咱们这葫芦塘现在多漂亮啊!”村民刘保星站在杉山镇镇南村红联屋场新建的游步道上,指着眼前的葫芦塘高兴地说。付满成笑眯眯地点点头:“是啊,以前杂草丛生,现在全装上了路灯,种上了美人蕉,可美了。”

图片

(改造后的葫芦塘一角。)

红联屋场的蜕变始于8场凝聚人心的屋场会。

“建设屋场是有利于大家的好事,我全力支持。”

“我愿意捐出闲置杂房来搞建设。”

“我可以农闲时来帮忙做事。”

通过充分的讨论和交流,大家统一了思想,成立了屋场党小组和屋场理事会,推选德高望重、群众工作经验丰富的原村党支部书记付军和,为屋场党小组组长和屋场理事会会长。

图片

(红联屋场屋场会投票现场。)

屋场建设在党小组和理事会的带领下有条不紊地开展。家家户户签订屋场公约,明确“五小”设施和基础设施奖补原则,为屋场整体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为了把红联屋场打造成屋场建设的典范,屋场还聘请了专业的设计公司进行全面规划设计。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确立了红联和韵的设计主题,并决定重点打造葫芦塘游步道和南芳园两个公共文化区域节点,在全面考虑村民日常需求的基础上,融入当地红色文化元素。

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屋场建设中,村民展现了前所未有的热情与团结。他们自发组织起来,无论是出工、让地还是出资,都争先恐后。

付军和主动捐款2万元用于建设,为了屋场整体美观,带头承诺将自家房前的地坪进行美化。抗美援朝老战士杨国的女儿杨建群,远在北京,当她得知家乡要搞建设,毅然捐出老宅基地来建设南芳园。村民刘明也慷慨让出空地,为游步道景观建设添砖加瓦。为确保建设工作顺利进行,理事会成员杨国清到各家各户走访,耐心调解矛盾。

图片

(以“抗美援朝老战士”杨国为主题的文化墙。)

经过几个月的不懈努力,红联屋场焕然一新。共筹资16.5万余元,撬动群众资金30余万元;安装仿木护栏280米,建设游步道400米,安装景观太阳能路灯30盏,休闲桌椅6套,整理公共用地3000平方米,绿化草皮3000平方米;栽植绿化树木200余株,建设宣传阵地2个,“小菜园”“小鸡圈”实现全覆盖,极大提升了乡村的整体风貌。

“以前连个像样的活动场所都没有,现在有这么漂亮的公园,在这里健身、下棋,很是开心。”村民的话语洋溢着浓浓的喜悦。他们深知,如今的美好光景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如何持续保持并进一步提升这份美好,成为摆在眼前的新课题。

镇南村党总支书记彭亮介绍:“过去,村民卫生意识不强,矛盾纠纷时有发生。现在,红联屋场以文明积分、屋场公约、榜样带动等为抓手,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村民参与屋场事务的积极性也显著提升。”

通过召开屋场会、党小组会,广泛征求村民意见,修订了屋场公约,对移风易俗进行细化规定。提倡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明确除红白喜事、乔迁新房、60岁以上整生之外不允许再办其余酒席;晚上10点后禁放喇叭、公共场所禁放鞭炮。

为引导村民自觉遵守公约,屋场实行积分制管理,明确加分扣分的具体项目。村民通过参与志愿服务、环境卫生整治等活动获得积分,用来兑换生活用品,讲文明、树新风的良好氛围在红联屋场逐步形成。

“现在,家里干净整洁不仅能赢得大家的赞誉,还能通过积分兑换生活用品,大家都争着做好!”刘桂华家庭被评为“卫生干净户”觉得很自豪。

此外,红联屋场还持续开展“镇南好人”等评选活动,通过评选见义勇为、助人为乐、孝老爱亲等先进典型,用身边的感人故事教育群众。

图片

(王兵娥荣获娄星区首届“好媳妇”称号。)

82岁的王兵娥荣获娄星区首届“好媳妇”称号。自从公公和丈夫去世后,她独自承担起照顾婆婆和三个孩子的重任。几十年来,她和婆婆朝夕相处,从未发生过争执。“这是修了几辈子的福气,她就是我的女儿。”婆婆逢人便夸赞。王兵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孝顺与大爱的真谛,激励着更多村民传承和发扬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

如今的红联屋场,景美人和,生活幸福。付军和告诉记者,“我们将珍惜好现在的建设成果,加强管理,发展产业,让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美满的日子。”

来源:娄星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李思思 罗锦

编辑:肖慧

本文链接:https://www.ldlx.com/content/646856/50/1454593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娄星在线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