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尘不染的柏油马路、错落有致的红瓦民居、色彩鲜艳的墙壁绘画,琳琅满目的菜园果林。近日,记者走进万宝镇石塘村看到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近年来,石塘村坚持党建引领,全面推行“三屋同治”乡村治理模式,将党建活力变为发展动力,着力破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难题,绘就了党建强、产业兴、乡村美的新画卷,助力乡村振兴“一路生花”。
(娄星区万宝镇石塘村红瓦民居,绿意盎然。)
“党旗红”渲染乡村振兴底色
远眺山水,石塘村的美景让人目不暇接。连绵起伏的山峦,清澈流淌的溪水,郁郁葱葱的果林……
谁曾想,这个曾经“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贫困乡村,经济基础薄弱、资源匮乏、村民生活贫困,甚至连村级办公场所都没有,如今已焕发出新活力。
筑牢战斗堡垒,选好“领头雁”是关键。2017年,村党总支书记曾金明带领村支两委统一思想,坚定目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行“三屋同治”乡村治理模式,争做乡村振兴的先行者、乡村善治的倡导者、服务群众的示范者。
喝水有困难?钻探83米的深水井+引入城市自来水,让每一个村民常年都喝上自来水。
田里没水养?整修3500米高标准水渠,稻田灌溉面积90%,让每一条稻花鱼都能畅快地游。
电路常断供?高标准完成全村电网改造,增设两台200KV变压器,电压合格率95%,供电可靠率 98%。
空心房难拆?党员干部带头做表率,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完美清零全村54栋空心房,并将其整治复耕,打造成精品菜园。
垃圾臭烘烘?完善生产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设施,建立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垃圾分拣长效机制,疏通沟渠河道20千米,建设集中污水处理生态池。
活动场所不足?新建多功能村级活动中心,书法、打球、广场舞都安排,风貌改造村民住房410户,打造艺术和文化墙绘8000 平方米,栽植苗木2万多株,安装路灯 350 盏。
就这样,农家书屋、美丽屋场、休闲广场、小安山公园……一步一步走进了石塘人的生活。
如今,石塘村“数字乡村平台”已搭建,涵盖乡村党建、乡村治理、平安乡村、便民生活、智慧农业和政策服务,村委会直接通过智慧大屏了解村务、党建、治安等信息,对村情村貌可“一屏通览”,对群众有事也能“一键通办”,实现了村务管理的数字化和可视化,全面提升乡村管理效能。
(万宝镇石塘村300亩桃花相映红,市民纷纷“打卡”。)
“产业红”勾勒共同致富远景
石塘村位于娄底城区以南,离中心城区仅12公里,总面积4.20平方公里,被誉为娄星区的“入户花园”。
产业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关键。为破解这道难题,曾金明多次组织外出学习,邀请专家现场考察并调整发展思路,立足村里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决定打造柑橘基地,热火朝天忙活了几年,出品的柑橘味道却不尽人意,销路难寻。
柑橘卖不出,曾金明只好外出另寻出路,听说怀化的黄金贡柚水分足,微酸中浸着甜,颇有市场,曾金明立马拿着土壤样本去专业机构检测,结果很适宜。
谁来种呢?干农业是个绣花活,流转土地、劳动力、种植技术……不仅需要资金雄厚有耐力,而且需要有生意头脑,现有的村民里没有合乎条件的,曾金明就把眼光放在在外经商且小有成就的小学同学刘小红身上。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有的村民不愿意将土地流转出去,就想办法将其写进村规民约里;种植的果树苗细果弱,就邀请市农学会、市科协、区科协科技服务专家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黄金贡柚产业喜获丰收,村民们喜笑颜开,齐夸党的政策好,合作社经营有方。
随后,石塘村先后引进和成立12家农业公司,流转荒山1500余亩,发展种植葡萄、草莓、黄桃等经果林,以新型生态种养为发展模式,高标准打造160亩的“稻虾共生”绿色生态种养示范基地。每到水果丰收的季节,村里会举办农事文化节,吸引游客体验采摘。
此外,村集体经济在多个领域齐放异彩。现村里已有“石塘村”“石塘坳村”两个注册商标,石塘村Logo版权一个,劳务站、经果林、商贸区等多项集体产业,2024年村级集体经济有望达到50万元。
集体有了收入,打造和美乡村有了底气。如今,石塘村每年都要从集体经济中拿出大部分用于村庄环境治理、公共设施维护、困难家庭帮扶等。
(娄星区万宝镇石塘村俯瞰图。)
“生态美”铺就乡风文明大道
水清岸绿、粉墙黛瓦,一派好风光。
“在石塘村,美的不只是风景,还有民风;富的不只是钱包,还有精神。“对于全国文明村——万宝镇石塘村村民来说,这不仅是一句耳熟能详的文明标语,更是崇尚文明的自觉行动。
人人心中亮堂堂,件件办到心坎上。对于村里的大事小事,村委会创造性地以自然村落为屋场单元,采取“三屋同治”乡村基层治理模式,极大地激发了村民参与自治的热情。凡是家庭矛盾、邻里纠纷、禁燃禁炮、婚丧嫁娶等事宜,村民都可通过茶余饭后的屋场恳谈方式,自主调处,真正实现了他治与自治有机融合的最大公约数。
“村民自己决定的事情积极性都很高,我这老党员也能出一份力!”80岁的老人曾季康对自己仍能发挥余热十分高兴。
如今,村里已实现了自来水覆盖、道路硬化、公共区域卫生保洁、道路两旁绿化、全村整体亮化、为民服务全程代理6个100%。
石塘村的建设成果,真正触达村民内心深处,融入了发展的关键节点,村里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了显著增强。
涵养乡风的过程中,涌现出了很多感人的故事,比如好能手曾立和4年来一直坚持春节慰问村里13位五保户和困难户;81岁的热心肠好邻居刘如容,公道处事,主动帮助邻里调解矛盾纠纷;十年如一日为继父端屎端尿、喂饭洗澡的好青年曾志新,背着继父四处求医问药;年仅13岁品学兼优的留守女孩刘娜,坚持照顾年迈多病的奶奶多年……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石塘村党支部班子始终秉持的和美乡风理念。石塘村68名党员主动带头,认领公共区域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每一个认领责任区由1名党员和1名村民共同承担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职责,工作成效纳入全村积分制管理。
乡村有“颜值”,产业有“活力”,村民有“气质”。如今,一幅生态美、村庄美、产业美、生活美、风尚美的宜居宜业的和美画卷在石塘村正徐徐展开......
来源:娄星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方丹
编辑:肖慧
本文为娄星在线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https://www.ldlx.com/content/646855/55/14441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