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娄星区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通过强基础、兴产业、优环境,吸引了一大批在外的“游子”返乡创业,他们扎根农村、筑梦田野,勇做新时代的农民,为全区的“三农”工作注入了活力。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星’农人”系列报道,讲述“新农人”的创业故事。
把家里的蜂箱整理一下,明天准备启程衡山,赶最新的百花蜜。”眼前这个身着防蜂衣的便是来自娄星区石井镇的养蜂人黄自强。平时话不多的他,每当谈起养蜂却滔滔不绝。
(黄自强在检查蜂箱)
“像我们养蜂人就是一直在赶花期,4月份赶到益阳采柑橘蜜,采完马不停蹄到衡山采百花蜜,6月底回到娄底繁殖蜜蜂为采五倍子蜜做准备,年底就准备采冬桂蜜。”在黄自强心里,养蜂人的行走与停留,只与花事有关。一年四季,跋山涉水追赶花期,季节是他们的导向,花在哪,家就在哪。
但这份甜蜜事业的背后,却有着鲜为人知的艰辛。
(“追花人”黄自强)
自黄自强记事起,父亲便开始养蜂,家里有着十几个蜂箱,蜜蜂成了他儿时的玩伴。受父亲影响,1999年,一直在家打多份零工的黄自强决定利用空余时间养少量的蜜蜂来增加一些收入。
见养蜂收益不错,黄自强便将规模慢慢扩大到50箱。规模扩大后,由于对蜜蜂品种、养蜂设备、蜜蜂疾病、养蜂技巧与经验的认识不足,种种困难堆积起来,给黄自强带来巨大压力。
“2008年的冰灾和2012年蜜蜂感染中囊病,几乎让我‘全军覆没’。”黄自强的养蜂之路受到严重打击,但是他并没有放弃,通过向老师傅取经,买书、搜索视频学习,参加政府组织的技能培训班,他思考探索,寻找原因,重头再来。
经过多年沉淀,从最初的10余箱蜜蜂到现在的300余箱蜜蜂,黄自强成了养蜂大户,蜂蜜年产量4吨。随着养蜂规模不断扩大,村上有些养蜂人也会来找他“取经”,他总是耐心讲解,教大家如何选蜂种、如何调控蜂箱内的温度、湿度等知识。
(柑橘蜜与冬桂蜜)
(黄自强向村民传授养蜂知识)
多年来,黄自强始终坚持以诚信为本,不掺杂使假、缺斤短两,他的蜂蜜得到社会各界和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只要跟我买过蜂蜜的人,大都成了我的回头客。”黄自强介绍道,凭着品质和口碑,蜂蜜不愁销,年收入可达12至15万元。
“现在销售渠道比较单一,我准备注册商标,进驻各大商超,扩大销售渠道。”谈及未来,黄自强信心满满。
蜂蜜是绿色产品,是发家致富的好门路。下一步,黄自强将打造蜂蜜品牌,带领更多群众增收致富,为助力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
来源:娄星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付一舟 王智雄 廖丰仪
编辑:郑磊
本文为娄星在线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