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4年1月起,娄底市娄星区融媒体中心聚焦娄星区乡村治理能力建设、乡村文化建设等推出“文化中国行—‘星’屋场”系列报道,全媒体解析基层治理的密码和底色,激励全区上下实干实效,奋力推动娄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从开始建设‘美丽屋场’,我们的生活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刘慕育是蛇形山镇泉塘村新合屋场的村民,看着崭新漂亮的宅院和宽阔平整的道路,心里甚是欣慰。
时间拨回到两年前,美丽屋场建设在新合屋场正式拉开序幕。2022年初,在农户刘惠平家,新合屋场举行了第一次屋场会,干群围坐在一起,共商美丽屋场建设。会上,村支书周清向村民讲解相关政策,号召大家积极主动、齐心协力建设美丽屋场。
(屋场会)
“垃圾分类要到位,厕所改革要到位,空心房拆除要到位。”
“建美丽屋场是件好事,环境搞好了大家都舒服。”
“我先提一个意见,大马路边上的水渠一定要修。”
……
这场别开生面的“屋场会”,不分台上台下、没有主题报告,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积极畅谈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激发了村民话振兴、谋发展的热情。
人人参与,户户出力。
新合屋场主干道一侧有一条1.2米宽、1米高的水沟且没有盖板,不仅影响美观,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给附近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不便。
(水沟路段改造后)
屋场会上,大家统一思想,决定对这条沟渠进行改造,号召村民积极参与。67岁的周正裕是一名老党员,也是退休村干部,他自愿捐助价值8000元的建筑材料,并且乐意每天去施工现场当监督员,监督建设质量。村民彭成初是在外做工程承包的,有丰富的工程建设经验,经常利用空余时间去施工现场帮忙。
这次改造,首先对水沟进行“地毯式”清理,再浇筑水泥并盖上盖板,铺上草皮,在道路两侧种植红桎木、菜花球、杜鹃、桂花,建成了一条美观又实用的绿化带。水沟整修了,路面干净整洁了,村民心里也不担忧了。
(整齐有序的小菜园)
水沟的变化,激发了群众“共建共享”的热情。大家凝心聚力,主动投工投劳,有的自行拆除以前搭建的钢架棚和简易鸡鸭圈,有的主动捐献自留地,有的自行组织清扫周边道路旁的垃圾……每一位村民都积极参与,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屋场内篮球场、宣传栏、健身器材、垃圾桶、彩绘墙等一应俱全,实现了“三整五小”全覆盖。
人居环境全面改善了,巩固成果是关键。
划片到户、责任到人,建立日常监管机制。屋场理事长刘惠辉告诉记者:“我们屋场内全面实行‘门前三包’,并倡议老干部、老党员担任监督员,鼓励干部、党员自愿认领公共区域卫生、树木及公共设施管养的监管责任。”
宣传评比,相互促进。村民秦群凡被评为屋场“卫生文明户”。他告诉记者,“评比得奖,不仅脸上有光,还能起带头作用。”新合屋场制定了屋场公约与评先评星章程,积极开展“美好家庭”、“文明卫生户”、卫生“红黑榜”等评比活动,营造互瞧、互比、互学的良好氛围,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清洁习惯。
评比提升素养,素养孕育内涵。
“注意节奏,慢一点,不要抢……”在新修建的篮球坪里,村民王欣和队员们正在排练,为几天后的演出做准备。鼓声点点、动作铿锵有力,大家练得起劲,驻足观看的村民纷纷竖起大拇指。
屋场内的家庭妇女积极参加村里的大鼓队,大家自购服装和道具,从网上下载音乐和舞蹈视频,利用晚上和农闲时间练习。有的人先学会了,再教给其他人。“以前农闲时,大家不是聚众打牌,就是在一起相互‘八卦’。自从成立大鼓队后,有了新的娱乐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家的精神生活,乡风也变得更加文明。”村民娟子感慨道。
(大鼓队演出后合影留念)
从灶台走上舞台,在强身健体的同时,大鼓队还能接到一些大型活动,如开业、生日、红白喜事等商演,每场人均能拿到100至200元演出费补贴家用。最近,她们还在蛇形山镇“乡风文明杯”广场舞大赛中荣获三等奖,每个人都很激动。
放眼望去,新合屋场恬静优美的田野风光与静谧祥和的乡村生活相映成趣,处处展现出幸福宜居、乡风文明的农村新风貌。
来源:娄星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李思思
编辑:肖慧
本文为娄星在线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