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激发全区奋斗“十四五”、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娄星区演讲艺术家协会、区融媒体中心、区人民医院、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共同开展《“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线上诵读活动。通过诵读红色经典,讲述红色故事,回顾中国共产党100周年的艰苦历程,颂扬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社会和经济领域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以此激发和引导全区党员干部传承革命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在全区营造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浓厚氛围,以优异成绩献礼建党一百周年。
党在心里扎根
——小花社区共产党员张玉全的红色故事
张玉全,1939年8月27日出生,长青街道小花社区二十四组居民,祖籍邵东,1959年12月入伍,1971年6月转业,入伍12年间多次荣立一等功、三等功。张玉全同志196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至今已有60年党龄。
回顾过往,张玉全老人难掩心中激动的情绪,他说:“年纪越大,往事历历在目,12年军旅生涯,与战友们生死与共中的每一个画面都在心里扎了根。”
1969年,张玉全所在的广州军区某部队工程连接到紧急任务。在海南最前哨上川岛,需要紧急修建国防战备榴弹炮发射坑道。当时,施工点远离大陆,交通不便,又经常受台风袭击,材料运输很困难。在这种任务重、时间紧迫,又气候恶劣的情况下,新战士们多少都有一些思想波动,时任副连长的张玉全深入细致地给战士们做思想工作,稳定了战士们的情绪。2月28日那天,天降大雨,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张玉全以身作则深入施工现场,以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安全。由于台风袭击暴雨泡松了坑道的土夹层,碎石直往下掉,随时都有塌方的危险。张玉全自告奋勇带领抢险突击队进坑道排险,这时,坑道上方的石块越掉越多,凭借多年的施工经验,他判定坑道随时会塌方,于是一直警觉地观察排线。就在塌方发生的一刹那,他猛冲上前将正在做业的三名战士推出了险区,而张玉全自己却被泥石流埋没,头、颈、胸等多处被塌方的石块砸伤,腰椎骨折,头顶被砸出了一个大口子,身负重伤,昏死过去,抢救半个小时才苏醒。后来,伤未痊愈,他就强烈要求出院,带伤归队,继续战斗,按时保质地完成了施工任务。
张玉全转入战备训练部队,在军训中,对战士们既严格要求,又关心爱护。在一次手榴弹的实弹投掷过程中,一名新战士因为紧张,拉开手榴弹确迟迟没有丢出战壕,手榴弹在手里哧哧地冒烟。张玉全发现了这一情况,在手榴弹即将爆炸的瞬间,他奋不顾身,一个箭步冲上去,把这名战士压在身下,用身体保护了战友,幸运的是,凭借丰富的作战经验和准确的判断,张玉全仅受了点轻伤。
入伍期间,张玉全同志以身作则、舍己为人、保护战友、模范带头、冲锋在前的英勇行为被广州军区授予一等功。
1971年6月,张玉全不计得失、服从组织安排,复员回邵东老家务农并未安排工作,他也毫无怨言。同年10月,才通过招工进入湘潭钢铁厂担任一名普通工人。直到1980年5月,中共中央下发[中发3号]文件,才改为军队转业干部的身份。
此后,张玉全在企业工作的27年里,获得了多次优秀共产党员的荣誉。1999年退休。退体后,原来在部队所受的旧伤复发,经娄底市民政局鉴定报湖南省民政厅批准同意,被评定为六级伤残革命军人。
张玉全的妻子彭宋英患病十几年一直瘫痪在床,为了给妻子治病,他倾尽所有、不惜变卖唯一的房子给爱人治病,也没有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直到彭宋英去世,张玉全对妻子都是亲力亲为的照顾毫无怨言。他说:“我妻子是个好人,为了这个家付出了太多,我的所有荣誉都离不开她对我的支持。她病了我照顾她是应该的。”
他有四条人生准则,第一要靠党,心里有信仰永远跟党走。第二要靠干,社会主义是奋斗出来的。第三要靠学,用知识武装自己。第四要互帮互助。张玉全就是这样,把党深深地扎根在心里,不管是在部队还是在地方,不管是对工作还是对家庭,张玉全尽显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时刻都严格要求自己,不愧一名共产党员的称号。
来源:娄星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诵读者: 娄星区演讲家艺术协会 刘依雯
编辑:贺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