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越来越美了,邻里越来越齐心了,村民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灿烂了……今年以来,双江乡天壶村紧紧围绕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的宗旨,凝聚“同心”力量,开展“同心”建设,优化“同心”机制,稳步推进枫树湾美丽屋场建设工作,当地村民的生活也开始有了变化。
精心谋划“小山村”实现“大变化”
选优配强村级班子。枫树湾美丽屋场位于双江乡天壶村枫树、枫林两组,屋场共有18户9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人、五保户1人,60岁以上17人、80岁以上3人。该屋场自2020年2月开始筹建,天壶村以党建为引领,以乡村振兴为抓手,抓好班子,带好队伍,牵头成立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小组,组织工作经验丰富,群众口碑良好,发展意识较强的村民组长、党员形成美丽屋场建设骨干力量。
取长补短扮靓家园。外出学习优秀经验和建设技术,以此拓宽视野,增加思路。历时半年,枫树湾美丽屋场共建设凉亭2处,池塘护栏110余米,鸡鸭圈养栅栏400余米,景观石1处,篮球场1个,健身场地1处,通户公路硬化360余米,公路砖砌护栏500余米,挡土墙5处,宣传评比栏1处,场地硬化850平方米,场地绿化2亩,保护百年古树2颗,让村民们拥有了一个清洁卫生、美丽宜居的温馨家园。
三干五零,“小改革”汇聚“大能量”
聚焦村民所思所盼,激发主动性。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为充分调动群众力量,村支两委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责任主体,找准定位、演好角色,让老百姓当家作主,群众的事情群众说了算,村民的事情村民商量着办,对枫树湾美丽屋场建设的推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美丽屋场建设工作推进过程中,天壶村没有等项目、要资金,而是创新建设模式,靠口碑、靠群众。乡村干部联合工作小组多次深入村民家中宣传沟通,听取村民提出的意见建议,采纳实操性强的方案,充分调动村民“主人翁”意识,让村民能够按自己的意愿进行建设,增强村民参与意识。
引导村民筹资筹劳,拧成一股绳。在建设过程中,无论是党员干部,还是贫困户、五保户,大家不分男女、不论年龄,都自发出工出力、筹资筹劳,共同亲手打造美丽家园,87岁的老组长贺炳庚表示:“没有哪种幸福能比得上亲自动手建设家园,我一定要出一份力,让枫树湾变得更漂亮一点!”。枫树湾美丽屋场建设累计筹款9万余元,无偿捐地1亩,义务出工500多次,真正践行了娄星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干部带头干、群众自愿干、干群一起干,工程建设零利润、占用土地零补偿、出工出力零报酬、优化环境零阻工、群众满意零上访的“三干五零”模式。
召集村民汇智汇力,开辟新思路。枫树湾充分发挥能人乡贤的聪明才干,将在外的企业家、大学生请回乡,集思广益,为屋场建设建言献策。美丽屋场刚开始打造时,有部分村民担心捐款捐地不能被合理利用,不太配合村上工作,面对村民疑虑,村支两委带领工作小组召集村民每半月召开一次屋场会议、上门做工作,让村民转变观念、解放思想,共同商讨屋场建设计划,为屋场建设出谋划策。枫树湾的大学生颜贺桢将村民三干五零、共建家乡的景象撰写为诗歌《枫树颂》,广受称赞。
同心共建,“小整治”带来“大改观”
文明创建展现新风貌。在美丽屋场建设过程中,枫树湾的村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仅使得人居环境大幅改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同时也让乡风文明显著提升,邻里关系更为融洽,村民生活更加幸福。美丽屋场打造完成后,村干部、驻村帮扶工作队员以及村民代表组成一个7人卫生评比工作小组,定期挨家挨户督促检查环境卫生并打分公示,确保屋场良好环境经久不衰。
村民自治创建新风尚。枫树湾美丽屋场建设在搞好外部整体形象的同时,特别注重抓好内在精神文明,确保美丽乡村建设“内外兼修”的时代素养。村民的思想觉悟、文化素养逐步提升,讲文明树新风逐渐成为枫树湾乡风文明新风尚。大家积极协商制定屋场村规民约,扎实推进规范化管理,提高村民自治意识,发挥村民自我管理机能,总体做到了“大事大家议、实事大家办”,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并举”的乡村治理体系也逐步健全。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经过不断的努力,天壶村枫树湾美丽屋场建设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美丽屋场基础设施建设和绿化美化工作已基本完成,长效运转机制也基本建立。未来枫树湾将继续团结凝聚各方力量,充分发挥村民共建的优势,将枫树湾建设成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幸福家园。(黄赞)
来源:娄星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黄赞
编辑:李奕
本文为娄星在线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