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土特产变“香饽饽” —— 娄星区消费扶贫让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有奔头

来源:娄星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黄妙 贺露明 邵红波 编辑:郑磊 2019-12-16 16:00:00
时刻新闻
—分享—

12月15日,娄星区第二届优质农产品博览会圆满结束,现场交易额566万元,意向预订600万元,总成交额近1200万元。黑猪腊肉、油豆腐、红薯片、辣酱、古法红糖、水果等150多种本地优质农产品让买者挑花了眼,卖家脸上笑开了花。

近年来,娄星区把消费扶贫作为产业发展、农户增收的重要突破口,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创新机制,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升农产品供应水平和质量,在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打通制约消费扶贫的痛点、难点和堵点,让农户生产的土特产变成“香饽饽”,让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有门路、有奔头。

找准支点,产业“活”起来

“两三万斤红薯片基本销售一空,收入六七十万元。”双江乡徐家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肖宜辉笑开了怀。

双江乡,独特的丘陵、山地气候,做出来的红薯片松软香甜,在娄星大地小有名气。自实施精准扶贫以来,双江乡因地制宜,突出发展红薯产业,打造“红薯之乡”。

如何在脱贫攻坚中找准“支点”,在产业发展上闯出一条路来。娄星区从传统产业中寻求突破口、从祖传手艺中寻找闪光点。

“以前红薯片做得再好也就是自家拿来哄哄小孩,当零嘴,现在不一样了,大家追求高品质生活,原生态的健康食品成了走俏货。”莫言醉农庄创始人贺桃雄对公司快速发展的红薯加工产业欣喜不已。

“今年,全乡种植红薯近5000亩,红薯片、红薯粉产量预计可达三四百万斤,产值近亿元。”双江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刘剑平自豪地说。

除弘扬传统让老树发新枝外,娄星区还注重从科学种植养殖中寻找新路径。

“发展什么产业,一要科学分析当地的土质、气候、水文、水利条件、地形地势等因素;二要全面了解市场行情,选好品种,做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相结合。”娄星区委书记彭健初在调研中反复强调。

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指引下,60万娄星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通过“公司+农户”“基地+农户”“基地+入股+分红”等方式,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林则林,全区初步形成水果、蔬菜、油菜、花卉苗木、特色养殖等五大支柱产业,培育出了万宝食用菌、黑猪、杉山杨梅、黑牛,石井贵妃枇杷、红心蜜柚,水洞底有机蔬菜、油菜,蛇形山生猪、家禽、辣酱,双江辣椒、红薯片等小地域知名品牌,基本实现村村有产业、乡乡有品牌的目标。

“经过两三年的努力,我们用‘以奖代投’的方式,在全区新建经果林8000多亩,一个10亿元级产业呼之欲出。下一步,我们将做优做大做强现有产业,夯实村级集体经济基础,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娄星区委副书记、区长李彦文谋划着未来。

抓好源头,产品“牛”起来

在第二届农博会展区,细腻饱满的大米、嫩绿有光泽的辣椒、圆润小巧的青皮鸡蛋……琳琅满目的农副产品让在场购买的市民目不暇接。经常逛菜市场的许奶奶拉着自己鼓鼓的菜篮“穿梭”在瓜果蔬菜之间:“这次活动办得好!价格与菜市场的价格差不多,质量也好,还能让我在家门口就能买到平时孩子们驱车几小时才能买到的土特产。”

“土味”浓郁的农产品何以受到市民的追捧?

“紧紧扭住产业发展这个‘牛鼻子’,重点抓好产地生态、产品绿色、产业融合、产出高效这四个关键点,不断厚植美丽乡村建设物质基础。”娄星区委、区政府对产业发展清晰定位。

有了方向,工作就有了着力点。娄星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在提升农产品品质、规模化集约化程度、品牌塑造等方面勤修内功,大力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有机肥替代化肥、配方施肥等技术,大幅度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从根源上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探索更加经济便捷、易于推广的生态种养模式。

“我们的优质大米卖到20元一斤,还供不应求,稻田养的鱼和泥鳅同样也是产销两旺!”由于采取稻田养鱼模式,全程不使用农药化肥,娄星区万宝镇石塘村种植大户刘小红今年赚得盆满钵满,让他对基地的发展更加充满信心。

农业产业的发展、特色农产品的日渐丰富,不仅有效有力带动了乡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也为消费扶贫提供了强有力的产品支撑。

搭建平台,销售“畅”起来

“通过‘湘村万乐’电商平台,一个多月时间,红薯片就销售了1万多斤,销售收入近30万元。”看着不断攀升的销售纪录,“最美脱贫户”廖爱分笑得合不拢嘴。

作为娄星区农村电商平台“领跑者”——“湘村万乐”,真情倾注精准扶贫,免费为30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开辟免费的独立网上商城,零差价销售农副产品,带动400多名贫困户创业,与4523名贫困户签订协议委托销售农特产品,帮助贫困户年人均增收3000多元。

为避免好的农产品“养在深闺人未识”,娄星区全力搭建农产品销售“直通车”,大力发展农村电商,以电商平台为龙头,打造电商扶贫网络,解决边、散、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农产品销售和鲜活农产品的供应问题。同时,以“互联网+”大数据为依托,进行集约化、规模化的订单式农业生产,积极推动物流网点、物流配送向农村延伸,激活贫困户创业活力,引领农业产业转型升级,让商户、农户、贫困户实现互惠共赢。

“让各类农副产品、休闲食品走出娄星,走向全国是我创办公司的初衷。”“湘村万乐”的创办人李雄武吐露心声。

目前,娄星区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达138家,农业合作社215家,家庭农场232家。今年,“湘村万乐”“百蔬园”“色香味”等电商平台助力脱贫攻坚,全区实现农特产品销售额达1.1亿元。

娄星区在做热线上活动的同时,也注重线下产品的“圈粉”,组织开展各类农业主题活动,打响娄星品牌。近年来,娄星区先后举办了杉山荷花节、葡萄节,双江红薯节,蛇形山辣酱文化节、石井红心蜜柚节,水洞底油菜花节等节会,打造洪家山省级森林公园、仙女寨等乡村度假旅游区,凤凰山庄、莫言醉等休闲农庄,通过农旅融合、三产联动等方式,助推农副产品销售。

各界参与,爱心“聚”起来

“以前种的东西吃不完就只能烂掉,现在好了,有你们帮忙,不愁卖不出去!”这是娄星区杉山镇石底村驻村工作队帮助贫困户解决自种农产品销售后的动人画面。

为做好“谁来买”的文章,娄星区鼓励多方助力,引导帮扶单位、帮扶企业、爱心人士等社会各界采取“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方式采购扶贫产品。另外,还将消费扶贫纳入结对帮扶工作内容,要求区直各单位及区属各学校食堂优先采购贫困村的粮食、蔬菜、水果、肉食、蛋类等农产品;明确各基层单位和工会用于消费扶贫的工会经费原则上不低于全年按规定发放的“七个节日”慰问品采购费用的三分之一。截至今年9月,娄星区参与消费扶贫的食堂35个,对接贫困村26个,对接贫困户数3285户,采购金额达432万元,参与人次3252人;机关、学校、企业等各类社会主体主动对接贫困村和贫困户,采购农副产品达204万元。在全区基本形成“人人皆可为、人人皆愿为、人人皆能为”的消费扶贫氛围。

“下一步,我们将以产品为媒、用消费搭桥,更加广泛、更加有效地动员和凝聚各方面力量,进一步做好消费扶贫,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娄星区委书记彭健初坚定地说。


来源:娄星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黄妙 贺露明 邵红波

编辑:郑磊

本文链接:https://www.ldlx.com/content/2020/03/18/687230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娄星在线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