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惠及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是加快改善民生、推进城乡统筹的重要任务,是改善农村环境质量,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民生活幸福指数的重要手段,更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2015年,娄底市娄星区大力开展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活动。
一、高位推动,实现了农村环境管理组织化
一是领导重视。区委常委会多次专题研究农村环境管理工作,彭书记、黄区长在会上提要求压任务,逐一明确工作机构、人员力量、办公场所、经费来源。在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黄大生强调,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关系到“生态美区”战略的落实、关系到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和人民群众的需求,全区上下要高度重视;要科学决策、科学规划、合理设计,充分体现资金使用的效能;要落实责任、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区城乡办要做好统筹、协调、监管、考核,区环保分局要做好业务工作上的指导,区财政局要做好资金的保障;要突出重点,起到示范、引导、带动的作用;要立足长效,确保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让老百姓满意,切实改善民生。
二是强化帮扶。全面落实区级领导分片包干制,40名区级领导全部挂点社区和行政村,120多个区直单位对45个社区进行对点帮扶。统一调配了29名巡查督导员分赴各街道社区和乡镇村组,切实做到了及时行动、按时到岗、积极作为。各乡镇街道全体干部职工全部进驻社区和村组,分小块、网格化、全覆盖安排到点,包干负责。
三是强化宣传。在区级媒体开辟城乡环境卫生整治专栏,刊发稿件30余篇(条);制作大型户外宣传广告牌、墙体广告总面积达600平方米;发放各种宣传资料10万余份;密集开展“生态美区”“美丽乡村”创建和志愿者行动等活动,形成了浓厚的城乡环境整建工作宣传氛围。
二、高频推动,实现了农村环境管理常态化。
一是深入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娄星区委、区政府组织区乡两级120多个行政事业单位,与村组结对帮扶建设“美丽乡村”,为扎实推进垃圾分类减量,在各村原有配置的基础上,统一采购了35000个垃圾桶和3000台垃圾收集板车、12台保洁车将其投放到村组和农户。各个村都建立了乡村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并以村为主组建环境卫生清扫队伍,组织开展卫生村镇评比、一月一通报活动。同时,以垃圾无害化处理为主要抓手,出动车辆1200多台次,清除积存垃圾5000余吨,疏通沟渠21000多米,切实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二是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整区推进示范活动。根据我区实际情况,对7个乡镇的镇域中心进行了集中整治。其中,双江乡农新村加大了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对连接线沿线两侧展开大规模整治,截至7月28日,该村共填平废弃污水塘2个,硬化空坪隙地4850㎡,拆除危旧房屋7栋,沿线52户房屋风貌改造任务正稳步推进,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三、高效推动,实现了农村环境管理长效化。娄底市娄星区始终坚持以督查考核为抓手,根据《娄底市娄星区城乡环境整治及建设和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考评办法》、《娄星区迎国检期间创卫和城乡环境整治及建设工作考评办法》,全面落实“谁主管、谁负责,谁丢分、谁负责”的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城乡环境整建工作的长效机制。
一是严格督查考评。从垃圾治理入手,抓好示范,树立样板。把项目建设作为全区绩考核的重要内容,按月评比排名。对排名前两位的乡镇给予奖励,对排名末位的乡镇予以处罚,并启动问责程序,目前,全区已有10个行政村率先引入市化运作机制,将村内环卫保洁和垃圾收运作业纳入街道社区“大物管”范围,由专业保洁公司承包服务,农村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二是公开考评结果。将所有考评结果在娄底都市频道、新娄星、娄星手机报、娄星在线等各级新闻媒体上予以公布,主动接受政府和社会的监督,以监督考核促进长效机制的建立健全。
编辑:娄星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