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记娄底市第二届道德模范获奖者刘泳嫦

作者:彭舒迪 编辑:娄星在线 2012-05-18 15:49:11
—分享—

     一破旧的草帽、一双沾有泥巴的套鞋、一身朴实的着装,精神矍铄、脚步轻快,刚去帮隔壁家收油菜的刘泳嫦,一见到我们满脸歉意的笑容,她一边说不好意思让你们久等了,一边麻利地取下草帽,用挂在脖子上的毛巾拭去脸上的汗水。黝黑的皮肤、银白的头发、深深的皱纹、粗糙的手而满面真诚朴实的笑容,这就是让人们啧啧称赞的“泳大娘”。
忙碌而充实热情又热心
——亲人眼中的刘泳嫦
    刘泳嫦1962年参加工作,长期担任万宝镇妇联主任,1997年退休后连续七年担任镇关工委副主任。来到刘泳嫦的家中,干净院落里几只鸡在啄着菜叶,大女儿肖苹平亲切地和笔者交谈起来。“妈妈就是闲不住,77岁了每天还到处走到处看,总在找能帮上忙的地方,而且只要能帮上忙的总是义不容辞,刚才还去田里帮别人做农活。”女儿有点埋怨,还有点自豪。
    “只要我能做的,我就要尽力做,帮别人也是在帮自己。”以前刘泳嫦一直以工作为重,很少顾及家庭,那时候她将自己每月三十四块五的工资全部用于救助孤儿和困难户,仅用丈夫的工资维持家庭的开销。“那时候经常是下半年交上半年的学费,而且都是欠着的。每天买六毛钱的豆腐渣,分两餐吃,每次吃饭都关上门,生怕别人看见笑话。”女儿刘苹平回忆道:“还有一次带回来一个孤儿,要我带着,那时候我还没结婚,每次带着孩子见到街坊邻居都不好意思……”
简单而高尚,慷慨又大方
——受助对象眼里的刘泳嫦
    爱是一首激动人心的歌,感受它,你会远离自私之境,歌颂它,你会胸怀广阔。万宝村的刘力、刘权姐弟一直是刘泳嫦记惦着的。父亲在几年前癌症去世了,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母亲精神不正,奶奶失明,七十多岁的爷爷挑起了照顾他们的重任。和蔼可亲的“泳大娘”成了他们放飞梦想的温馨港湾:平时节衣缩食,过年给孩子们每人200元的压岁钱;自己患糖尿病不能吃糖,把亲友送来的糖给孩子们留着;学习上,帮孩子们尽力解决费用难题……
    在得知刘权的学费今年开始没有减免时,刘泳嫦二话没说,立马起身来到万宝中心小学,找到学校领导,向领导寻求帮助。在学校,刘权看到“泳奶奶”来了,一下子扑进来她的怀里。现在,得到刘泳嫦关爱的困难家庭儿童有10余人,仅刘泳嫦自己家庭用于帮助孩子的费用开支每年也是上千元。家庭并不富有的她,却有一颗仁爱之心,只要碰到需要帮助的人,她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她用滚烫的心、热情的手,扶危济困、雪中送炭。
    万宝镇清江村的肖灿是个孤儿,小时候被驼背妈妈和有病痨的爸爸收养,爸爸动过好几次大手术,一家三口挤在危房里生活了十几年。去年肖灿考上大学了,但家里的经济状况供不起她的学费,刘泳嫦知道情况后马上找到她,肖灿哭诉自己的境遇,老人非常心疼,在自己资助的基础上,给孩子办证明、向上级领导部门申请资金,将她送进了长沙的高校就读。今年3月,受母亲感染的在长沙的女儿,特意给肖灿送去了一千元并叮嘱她认真学习。
贫困而富有,有限又无限
——群众眼里的刘泳嫦
    刘泳嫦用强大的内心支撑着自己的小家和社会大家。丈夫中风偏瘫6年,请人照顾;上门女婿因工负伤,单位倒闭,长达10余年的治疗至今负债3万多元;自己77岁的高龄,身患糖尿病、白内障,体力不支且需长期坚持服药治疗……面对自己这样的困境她依然是走村串户,把一片爱心洒向乡间小道、寒门破舍和一个个失去呵护的孩子身上,赢得了乡亲们可亲可敬的称呼——好人“泳大娘”。

                                                               ( 彭舒迪)

作者:彭舒迪

编辑:娄星在线

阅读下一篇

返回娄星在线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