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星在线网讯 9月8日,中秋节,清晨6点。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娄星分局副局长王建勇在自家楼下发动车子等妻子刘燕下来。刘燕也是区食药监局工作人员,他们两口子承担赛事接待酒店的餐饮安全保障任务。早上不好打车,他先将妻子送到城南的金和康年大酒店,再赶到自己的驻点岗位吉星大酒店。
像他们夫妻一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137名执法监督员放弃节日和休息时间,20多天来一直坚守在各自岗位,早出晚归,在赛事背后默默坚守,目标就是为了让省运会期间健儿们和教练、裁判员们吃得安全,吃得放心。
早餐保障,从晨检开始
走进酒店的后厨,王建勇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备餐间与集合的酒店员工握手,顺便与员工们聊一聊,“昨天晚上休息得好么?身体有什么不适?”王建勇看到员工手上没有破皮或贴有创口贴,很是放心。
面对记者的疑惑,王建勇解释了清晨的第一节“功课”,说:“餐饮安全保障,人是第一因素,我们每天第一项工作就是从晨检开始。与员工握握手,就是要亲身感受一下员工的体温是不是正常,看一看员工的精神状态好不好,是不是员工手上有破皮或化脓的地方,如果发现其中一点有异常,我就会建议他找驻点医生做进一步检查,再决定是否继续上岗,并且我们是2个人一同进行检查,以免我自己感觉出现误差。”
晨检结束,员工进入各自岗位,执法监督员也没有闲着,开始巡查后厨的卫生,拿着进货票据不时抽查准备早餐的原材料是不是与票据上的一致,一直到所需原材料全部购置完备,后厨门就完全封闭,所有无关人员一律禁止进入操作间。此时,监督员仍然不能离开。厨房空间狭小,人员多,加上天气热,员工穿着工作服汗水直冒,只想脱衣敞怀地干。这时候,监督员们就要不断地提醒操作人员注意自身卫生,及时擦汗、洗手,直到第一锅包子、面条、饺子出笼。监督员看着热气腾腾的包子等早餐,这个尝尝,那个试试,看是否有异样。每天7点30分,早餐按时进入餐厅。随后监督员开始督促员工清扫后厨卫生。如果上午有比赛项目,他们就要在早上5点赶到驻地酒店,因为运动员、教练员6点30分就要开餐。他们每天周而复始对各道食品安全环节仔细查看,绝不能出现任何差错。
中晚餐保障,从进货开始
“与中晚餐相比,早餐所用的原材料少,工艺也相对简单,时间也短些,每天真正的辛苦是中晚餐的保障。”在华鑫国际酒店驻点的食药监局工作人员仇复健和曾济鸿介绍说。每天上午9点,当天的原材料陆续进店,由于每餐菜品不少于10个,原材料多的时候有30几种。
原材料进入酒店后,首先就是对照进货票据一项项进行清理,看定点采购的数量与票据数量是否一致,是否有市食安办“合格标志”。由于运动员有些食物是禁止食用的,核查后立即进行分类,将运动员专用材料分开,放入运动员专用冷柜或专用容器,等候进行粗加工处理。做完这些,酒店就要准备中餐了。执法人员开始不停地穿梭于粗加工处理、清洗、切菜、炒菜等环节,看设施设备是否运转正常,原材料是否混合,择菜是否干净,该浸泡原材料的浸泡时间是否足够,垃圾是否及时处理等。一项一项,反复核查,等到菜品出锅的时候,及时督促酒店管理人员逐项按每种品种100克留样封存,并标注好留样时间,操作人员、留样人员名字。同时,检查留样柜内的样品,将已超过48小时的样品及时清理。上午11点40分开始,下午5点40分开始,饭菜一样样进入封闭的备餐间,等待运动员和顾客到来后立即进入餐厅,整个流程一般在2个半小时,此时的监督员们个个已经是汗流浃背。
全面保障,16小时应急巡查不间断
在做好33家定点酒店的保障的同时,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还组织24名执法人员组成4个应急巡查组,将整个娄底中心城区分成四个片区开展16小时不间断巡查,实行省运会省残运会期间点面结合、全覆盖的监督检查制度。巡查组的执法人员,以赛事场馆和定点酒店周边为重点开展监督检查,检查以3个人为一小组,包片分区,坚持做到每2天巡查一次,重点检查是否存在无证经营、从业人员无证上岗,设施设备、消毒处理、加工行为是否到位,同时,突出强化风险监测,加大高风险食品药品日常监管和检验检测力度,重点对学校食堂、接待酒店等餐饮单位高风险食品,对有重金属元素、生物毒素、致病菌等潜在安全隐患开展专项评价,随时防止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同时,加强应急值班,实行日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畅通信息渠道,做好上传下达,确保应急处置快速高效。省运会期间,执法人员已发出责令改正通知书26份,指导餐饮单位规范经营行为110多处,接受举报投诉13次,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件件有回应,没有出现一起餐饮食品安全事故。餐饮保障工作得到了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督察组的充分肯定。
编辑:娄星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