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四大”工程,树立典型样板,扎实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建设
娄星区是娄底市唯一的市辖区,现辖3个乡、4个镇、7个街道(其中涟滨街道与大埠桥街道委托娄底市经济开发区代管),共有171个行政村(社区),农村人口18.3万。整治范围含石井镇、茶园镇、万宝镇、小碧乡、杉山镇、百亩乡、双江乡和大科街道、黄泥塘街道、涟滨街道、大埠桥街道所辖行政村。
2014年,在省环保厅、省财政厅的关心支持下,我区成功申报全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整区推进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22490万元,其中国家专项补助2000万元,地方需配套和整合资金20490万元。根据省厅批复的实施方案,我区在163个行政村(原171个村其中已有8个村在2012—2013年实施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行动)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区农户总数为83241户。该项目自去年10月开始示范试点,今年4月全面实施以来,以“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清洁能源”和破解环境突出问题为目标,精心制定项目实施方案,通过示范试点、典型引路,整体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年内完成投资1.48亿元,为年度计划总投资的110%。一是着力推进垃圾收运处理工程建设。新建乡镇垃圾中转站2座、户用沤肥池5763座;新配垃圾转运车14台、高压洒水车3台、垃圾收集板车3350台、垃圾桶55000套。积极探索建立生活垃圾“户分类、村收集、专业公司清运、乡镇监管、区考核”模式。区城乡综合管理办牵头负责农村垃圾治理和环境卫生监管;乡镇环保爱卫办和街道环保城管办负责农村垃圾治理工作的具体组织和业务指导;村环保卫生专干、保洁员分别负责本村环境卫生管理和责任区域保洁及垃圾收集,清运公司负责垃圾收运,形成了“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管理体制和“分级负责、四位一体”的运行机制。积极探索推行生活垃圾统一回收、集中处理模式。采取社会化运作方式,建立了娄星区再生资源回收中心,指导78个村建起了可回收垃圾分拣站。区废旧物资回收中心与各村签订再生资源回收协议。通过电话联系实行上门服务,各村根据农户居住情况,统一指定垃圾集中点,每个点布放相应的垃圾收集板车,将经过农户初次分类和村保洁员再次分类后的不可回收垃圾,统一收集投放到垃圾集中点,由专业清运公司统一运往市垃圾中转中心纳入娄底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处理体系(娄底中心城区已启动生活水泥窑协同处理项目工作),实现了垃圾不落地清运和无害化处理。二是扎实推进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建设。按照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的原则和项目设计的要求,由株洲星星废水防治有限公司捆绑承包,负责项目区农村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年内新建分散式四池净化系统41694座,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19座,全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68.4%。三是积极推进饮用水源保护工程建设。配合区水利部门完成了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定工作,新建集中式取水点防护围栏28570米、户用水井保护设施145套,设置界标、警告牌、宣传牌291块,使农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到100%。四是有序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程建设。加强部门协同,整合项目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引导养殖大户和养殖企业开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新建沼气池546座、沼气池+人工湿地系统41套、其它治污设施27套。
娄星区城乡综合管理办公室
2016年1月4日
编辑:娄星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