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影响力日益增大的今天,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学术机构都越来越重视互联网舆情的监测、研究和应对,互联网已成为了政府治国理政、企业成就大业的重要平台之一。9月2日上午,由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主办的综合性政务门户网站正式开通。此网站的开通,将成为中央纪委、监察部信息公开、新闻发布、政策阐释、民意倾听、网络举报的主渠道、主阵地。在此基础上纪检监察干部要学网懂网用网,注重发挥专家学者作用,向群众解疑释惑,回应社会关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制定措施保护举报群众的安全
不少群众之所以选择网络举报,一大原因就是不易被打击报复。因而,如何保障网络举报者的人身安全,避免像信访举报中出现举报信传到被举报者手中的事件,值得重视。需出台相关措施。
二、强化服务意识,及时发布权威信息
一是腐败事件发生后,要利用新建的中纪网及其他正规网站、论坛及时公布信息,满足公众知情权是疏散负面舆论扩散的重要因素。如果不积极主动配合事件情况的实时报道,刻意对真实情况遮遮掩掩,不但会引起公众的恐慌,还会引起民众对政府失去信心甚至揣测背后黑幕。二是大力传在廉政方面的好人好事,让正能量驱除贪污腐败的扉气。三是公布党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的新思路、新进展、新成效。为群众提供参考和学习。作为党政机关的干部,首先该想的不应该是尽快把舆情压制下去,而是真正把网民反映的问题加以解决。了解、收集社情民意,畅通监督渠道,发挥好社会监督作用。
三、加强与群众交流互动
双向交互是网络的一个显著特点,网民随时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纪检干部要积极调整心态,主动与网民进行真诚的交流互通,对网民的疑问和诉求予以及时解答和回应,并本着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态度对反映的问题加以处理。利用网站平台发布信息,开设网民诉求通道,有效化解隔阂和对立情绪。此外,政府官员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还可以采取开放博客、公布电子邮箱等方式,征求网民意见和监督议题,畅通网民访求渠道和网络监督通道,提升公共治理水平。
四、积极主动应对和引导舆论
网络具有虚拟性、隐蔽性、扩散性、渗透性等特点,其中的一些负面“网上群体性事件”,可以在很短时间内造成很严重的影响。在网络上,一个普通人可以做到“一呼百万应”。因此,当出现问题时,任何欺瞒掩盖、掩耳盗铃的做法只会为流言产生及传播提供空间,针对负面舆情进行批驳,形成正面舆论强势,从而以正视听。同时站在中立者的立场进行说事论理;特殊情况下可以“转移视线”。在删帖方面要慎重,如果随意删帖,容易与网民形成对立情绪,不利于化解矛盾,解决问题。
五、重要舆情要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对网上舆论热点特别是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在最短时间内获取,并采用《互联网舆情专报》、《互联网舆情摘报》的形式及时上报,使有关部门及时掌握网民的社情民意。同时,要把握力度和火候,站在舆论制高点尽快呈现事实,谨慎发布原因;并建立权威论坛,形成新的舆论引导格局;充分发挥网络草根英雄、意见领袖的作用,适时组织论坛版主引导网上舆论热点,形成正面引导的网上舆论氛围,积极地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双江纪委 王国春)
来源:纪委
作者:王国春
编辑:娄星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