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表哥”“表叔”事件
浅论新形势下纪检工作开展
近日,“表哥”杨达才,“表叔”李德金事件持续发酵,引起了广大网友和媒体的极大关注,时至今日,事件虽仍未完全尘埃落定,但几起事件呈献出的一些特点对我们如何在新形式下开展纪检工作,加强反腐倡廉有很多有益的启示.
首先, 从两起事件可以看出公众参与舆论监督的愿望愈发强烈, 舆论监督作用愈发突出。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微博等自媒体的出现,在公众、网络、媒体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下,我们整个社会舆论场已经发生了改变,这个舆论场能在短时间内聚集民意,形成高压态势,也更难以为某一个人或某一些人完全操纵。面对来自社会舆论的压力,对于一些官员来说,心存侥幸心理,逃避、不回应甚至去打压民意或媒体,不仅难以解决问题,而且很可能会把自己逼向墙角,从而演变成更大的公共事件。在此次云南都市时报遭封存事件中,面对网友爆料、媒体报道,有关部门、涉事官员没有在第一时间内向公众作出解释、公开详细情况,这就引来了社会的更大关注度。而“表哥”杨达才一开始利用微博访谈说假话,企图蒙混公众过关;广州的“房产政委”虽然接受了采访,却对自己的财产问题支支吾吾,不做明确回答。但在媒体的深挖之下,在相关部门的介入调查下,他们个人身上的问题暴露的越来越多,可以说网友爆料、主流媒体跟进、纪检机关介入调查已经成为网络时代社会舆论监督公权力的重要方式。
其次,纪检监查应更加重视“小节”。
这几起官员落马事件,最初的引子都是一些平常容易让人忽略的小节,如官员佩戴的手表,眼镜或是官员在某些场合的不当表现,被网民敏锐地捕捉,然后步步深挖,终使腐败无处遁形。但可惜的是纪检干部却只是担当了“后知后觉”的角色,不能不让人遗憾。监督是权力树上的啄木鸟,作为纪检干部,加强监督,亦不可忽略干部的“小节”,但在表哥,表叔事件中,不难发现,网友们更加敏锐。
保持对官员“小节”的重视,加强对官员“小节”的管理,已是事在必行。一个人腐败与否,或多或少在生活作风上有所体现,豪车豪宅,夜夜笙歌,自然要引起纪检工作者高度关注,但官员们佩戴的手表,眼镜,吸烟档次如与他们收入水平极不相称,也不能忽视。加强对小节的重视既是对我们纪检干部敏感性的基本要求,也是对干部的保护,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是发展变化的,量变可以引起质变。事实上,党内一些腐败分子原本表现并不错,有的也为党和人民作出了一定贡献,但只因逐渐放松了“小节”,以至于渐渐蜕化变质。古语说得好:“不矜细行,终累大德”,在小事上不慎重,终将累及高尚品德。无数事实表明,一个人不拘小节,思想的堤坝就容易发生管涌,最终使“公”字长堤垮塌。纪检工作者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和敏感性,时刻留意身边干部们的日常表现,或可在干部变质之初就及时教育挽救,
第三, 相关部门,官员要主动正面应对, 而不是避重就轻或搪塞拖延
媒体监督是社会自我净化的重要力量,是常态,“表叔”、“表哥”的接连出现说明,公众参与舆论监督的愿望已经越来越强烈,一些权力部门和官员应学会适应这一现实,对来自公众和媒体的批评,应该更加积极主动地回应,不适应甚至敌视舆论监督才是反常。
一些官员和部门对舆论监督的抵触跟他们的成长环境有关。在任职和提拔过程中,他们面对的主要是来自上级组织和内部的监督约束,来自外部的社会监督比较少。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官员难免会漠视来自外部的社会监督,甚至一些人迷信通过权力处置和打压让自己免于社会监督。长此以往,一些人失去了对社会舆论变化的敏感度,也难以适应网络时代社会舆论场的新变化。
而如何快速的应对各种“杂音”、疑问,关键是要建立健全监督机制,每当爆出有官员超规格享受、超薪酬拥有的可疑现象时,我们的有关部门要积极面对、给出一个服众的回应;特别是纪检监察机关要及时发布消息:对于确系违法违纪的要从严从快从重处理,对于正常的物质消费,也要及时的还干部一个清白、给群众一个明白。
第四, 充分地尊重民间的监督权, 加强“网络监督”与“纪委监管”两种反腐力量的结合
从几起事件,可看出我国政府对于来自民间的监督权越来越尊重,,政府和相关部门对民意越来越重视。表哥局长杨达才的案例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从杨达才在延安特大车祸现场微笑的照片在网上发布,到陕西纪委介入调查直至目前杨达才已被撤职,短短仅一个月左右时间,从公众怕这事被地方不了了之的焦虑,到目前大快人心,无疑体现了,政府对于来自民间的监督权的尊重,有人说,这是“网络监督”与“纪委监管”两种反腐力量的结合,你曝光我调查,进而让问题官员无处藏身。公众舆论与纪检监察机关的良性互动,形成了良好地反腐败的合力。但我们纪检部门必须意识到是要主动做起一些改革和完善,而不是被网络、被媒体逼着没办法了,被微博上的照片传言逼得无处可躲了,危及到了公信力的地步,才不得不采取相关监督检查等措施。要将反腐等一系列监管制度化、具体化,就比如进一步将政务运作这个大系统的信息公开化,接受来自民众的监督,
综上所述,当前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工作发生了许多深远的变化,公众参与监督的愿望更加强烈了,对政府对纪检工作的期望也更高了,作为纪检工作者必须准确把握时代脉博,主动求变,去适应形势的变化,万不可后知后觉, 只有内部有了改革的自主性和实质性完善,才能广泛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也才能真正的实现公众媒介舆论监督与纪检监管双管齐下,真正形成有效的反腐合力。
娄星区商务局
2012年10月17日
编辑:娄星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