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罗车舟重

编辑:娄星在线 2012-08-08 16:04:07
时刻新闻
—分享—

  罗车舟重(1889-1950),名春驭,西阳乡白鹭湾人。幼时随父长裿就读杭州。清宣统三年(1911),其父在西藏左参赞任内,被钟颖谋杀。民国3年(1914),罗血书上控总统府,次年,钟颖伏法。继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教育系,民国9年回国。以教育救国为己任,倾家兴学,发展先人创办的陶龛学校,主持校政30年,把一生献给了教育事业。

  罗秉着“革命必先革心,救国必先救人”的宗旨办教育,认为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只有把儿童教好,国家才有希望。提出学校教育,应为儿童所有、所治、所享;教育者应磨尽尽力,呕尽心血,为社会创造新鲜血液。主张学校教育必须使儿童在德、智、体、美、群各方面全面发展。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强调“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并以“血性”二字为校训,进行活的教育。学校辟有博物馆、图书馆、美术室、音乐室;办有农场,工艺园地,还成立“陶龛学生服务团”,“陶龛生产合作社”,“陶龛乡公所”等社团。让学生学习、实践、增长才干。学校还附设求实小学,专收贫苦人家子弟,免费进行义务教育。为增加教学时间,改“周日制”为“旬日制”。在学习方法上推行“导生制”,提倡学生互教互学,能者为师。教育方法上要求教师耐心启发诱导,坚决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学校发行《陶龛旬报》,与国内外交流办学经验。

  1933年秋罗应国民政府教育部邀请,参加在山东召开的全国乡村小学教育专家研究会,交流办学经验。1938年获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题赠的“教泽世延”巨匾。先后多次获教育部和省教育厅表彰、奖励。30年代,学校蜚声国内外,享有“北有行知,南有陶龛”的盛誉。

  抗战全面爆发后,罗组织师生积极从事抗日救亡活动。1943年,亲率慰问团前往常德前线劳军。抗战后期,政治日趋腐败,罗常在《陶龛旬报》上著文揭发批判社会上的丑恶现象。著名学者、民主战士李公仆、闻一多被特务暗杀后,罗著文对特务统治痛加抨击。

  解放战争时期,罗在中共地下党员的影响下,为学校购置革命书刊,还在《旬报》上连续登载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在罗的支持、掩护下,解放前夕,陶龛学校成了湘乡地下党的通讯联络点。1949年秋,罗因掩护中共党员金树功脱险,被列入白崇禧密令逮捕的黑名单,幸解放大军迅速南下,才免遭毒手。

  1950年,罗被特邀参加湘乡县首届人民代表会议。并出席益阳地区教育行政会议。4月5日(清明节)因受人诬陷,愤而投水自尽,时年61岁。

  1985年,娄底市人民政府拨款在学校旧址建校,1987年开辟罗车舟重纪念馆。其著作有《老青集》和陶龛校友总会与罗车舟重教育思想研究会选辑的《罗车舟重遗著选编》等。

编辑:娄星在线

阅读下一篇

返回娄星在线首页